重庆山里的“三线人”:已把他乡作故乡

2019-02-12 爱比价妈妈-能让你省钱的网站

  原标题:重庆山里的“三线人”:已把他乡作故乡

  跃进厂最繁荣的时候,1600人里有200多上海人,那时还掀起了一股学上海话的风潮,“侬就是你,阿拉就是我”,厂里的很多重庆人都会说。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厂大门。受访者供图

  文| 新京报记者 刘怡

 

  春节期间,重庆永川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由于还承担着部分军工生产任务,466厂大门紧闭,外人依然不能随意进入。

  退休工人李年风的家里,有一只白身蓝盖的搪瓷杯,杯体上印着“光荣退休国营466厂工会赠”的字样。这些年,家里的老物件渐渐淘汰,但搪瓷杯一直留在李年风手里,每天一早泡上一杯浓茶,摆在客厅茶几上。

  他更加熟悉466厂的另一个名字——“跃进机械厂”。

  这是一家“三线工厂”。1965年,基于国防战略部署,中央作出建设“大三线”的决策——上海所处的沿海地区是“一线”,而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就是“三线”。400多万人从大城市钻进了山沟,“三线人”的命运,在工厂交会与融合。

  现在,他们大都年过古稀,儿女都已成家立业,生活早已回归为柴米油盐。而在山城重庆,当年“三线”的繁荣景象也已一去不复返,“三线”痕迹正在消失。

  重庆“三线人”的光荣与失落:“人越来越少了”。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好人好马去三线

  要过年了,李年风家的大门早早地挂上了福字,客厅被收拾一新。桌上摆上了砂糖柑,阳台上也挂上了过年的腊味。两个女儿,一个在上海,一个在北京,由于工作繁忙,都未归家。

  看着手机里去年女儿一家人为他庆祝生日的照片,李年风计划年后一家人出去旅游,碰碰面。

  李年风和妻子还生活在永川,“住习惯了,就不挪窝了。”李年风从跃进厂退休后,被永川一家公司聘为顾问,又工作了20年,去年才正式卸任。

  永川并不是李年风的故乡。他是江西井冈山人,1961年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毕业后,分配到洛阳工作;10年后,被调往重庆永川跃进机械厂。

  一群天南海北的人,在这座西南小城相聚。上海人李长禄也来到这里。

  他回忆,1965年初夏的一个下午,那天放学后,所有的学生都被留在大礼堂,大家围成一团,班主任拿着一份名单,清了清嗓子,开始念起通知。

  “李长禄,去四川!”他的去处,是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的清平机械厂。

1968年7月支援三线建设誓师大会。受访者供图

  这个1500公里以外的县城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李长禄的眼前。彼时,李长禄刚刚从一所技工学校提前毕业。

  名单念完,李长禄才知道,同届的所有同学都被分配到各地的三线工厂。“三线建设”是一项堪称庞大的工程,包含1100多个大中型项目,覆盖铁路、钢铁、煤炭、航空、船舶等行业。

  那一年,李长禄的父亲刚去世,母亲已经60岁,家里还有几个兄弟姐妹,日子捉襟见肘。突如其来的分配消息,让一家人喜忧参半——“好人好马上三线”,能去支援三线建设是一种荣耀;但山高水远,这一去什么时候能回来?

  江水粼粼,木板吱呀。李长禄和一帮技校学生一路向西,从上海来到重庆。船离上海越来越远,睡在甲板上的李长禄抬头望天,感到新奇:“上海哪有这么多山啊!”偶尔,他脑海里也闪过一丝忐忑,“也不知道下船后的生活会怎么样。”

  “没有愿意不愿意这一说,那时候有个口号,叫‘站出来让党挑选’。”年近80岁的李长禄语气平静。

  “侬就是你,阿拉就是我”

  眼前的跃进厂,门口的油罐早已弃用,油罐上布满了斑斑青苔;藤蔓爬上了厂房仓库,曾经气派的五楼宿舍里,空房间越来越多。

  但李年风这些老“三线人”,还会时常想起当年的集体生活。

  每天清晨,苏式的红砖宿舍外开始热闹起来。公用水池边,刷牙、洗脸、洗痰盂、洗拖把,三线职工的一天从水池的哗啦声中开始。洗漱完毕,吃完早餐,步行不到十分钟就是厂房,一天的工作正式开始;夕阳落下,宿舍墙外如早上一般热闹起来,吃过晚饭后,换下工作服,大家在院子里拉拉家常、洗洗涮涮。这个距离上海两千公里的西南小镇上,无数的“三线人”命运在此交会。

  和动辄上万人的“二汽”、“攀钢”相比,千余人的跃进厂只是一个小厂,主要负责生产军用船舶柴油机零件。

  即便如此,工厂内,澡堂、宿舍楼、食堂、医院、子弟校、水厂纷纷配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跃进厂家属区正在建设的场景。受访者供图

  与厂区外的“本地人”相比,三线厂的工人衣食无忧,有时候,地方政府甚至会向厂里求助——跃进厂职工唐治君回忆,上世纪80年代左右,厂里就有30多辆货车,遇到接待任务时,永川政府常常向厂里借车。

  “当年有清华、上海交大、北航的大学生被分配到跃进厂,那时候真是削尖了脑袋想往厂里挤啊。”同样来自上海的职工袁联毅回忆。

  一道院墙,隔开了“厂里人”与“本地人”。而在墙内,上海人讲上海话,重庆人讲重庆话,神奇的是,沟通毫无问题。

  跃进厂最繁荣的时候,1600人里有200多上海人,那时还掀起了一股学上海话的风潮,“侬就是你,阿拉就是我”,厂里的很多重庆人都会说。

  “大部分上海人还是和上海人交往,和当地人相处,总感觉了解不够深,生活习惯也不一样,吃就吃不到一起嘛。”唐治君回忆,有些上海女孩宁可选择年纪大一些的上海男人,也不会和适龄的重庆男子谈恋爱,“其实,还是想着,将来要回上海的。”

  袁联毅便和老乡徐莉玲结了婚,几年后生下女儿。女儿离开永川前往上海读小学,上海老师惊讶于小女孩一口标准的上海话,“你不是从重庆来的吗?为什么一口上海话?”

  厂里人把去厂外叫做“上街”,但“我们一般不去街上,那时候街上真是什么都没有呀,厂里就是个小社会。”徐莉玲笑着说,“在重庆这么多年,一句重庆话都没学会,说上海话都习惯了。”

  重庆也是故乡

  安稳的日子,是从20年前开始被突然打破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原本“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军工企业,忽然失去往日的光彩。

  改革开放后,军品需求减少,给许多三线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很多军工企业都走上了转型的道路。搞民品、找市场,“军转民”的政策下达到每个三线企业。

  转型道路并不顺利。1990年代初,跃进厂开始研发民用商品,厂里出现了一些和船舶工业无关的民用产品——舞厅镭射灯、节油器,但由于不了解市场,研发周期慢,新产品还未上市就被淘汰,纷纷遭遇了失败。

  一些人想到离开。

  “哪能不想走啊,不想的是‘傻儿’”。用当时的副厂长李年风的话来说,“原先是铁饭碗,1988年前,人都削尖了脑袋往里面挤;1988年后,人都削尖了脑袋往外面走。”李年风摇摇头,“我能理解,但我当时并不希望他们走,一个厂,人就这么越来越少。”

当年厂里的年度安全生产总结表彰会。受访者供图

  然而,想要直接调回上海并不容易。不能一步到位,不少人选择“曲线救国”。

  上世纪80年代,袁联毅和徐莉玲申请调往合肥一工厂。“那时候坐火车,重庆到上海五十多个小时,但合肥到上海只有十个小时。”徐莉玲想起当年的决定,“一家人离上海近一点也好嘛。”

  2001年,袁联毅又从合肥调回上海江南造船厂,一家人重回上海:“三线建设的经历让我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也给了我很好的平台,我很感激。”

  1995年,还未到退休年龄的李长禄主动退休,“要配合国家安排。”

  他带着妻子和每月2000余元工资,搬出住了二十几年的厂房宿舍,回到了上海,和儿子一起居住。

  他的户口随着三线建设来到重庆,多年未能回归上海。由于户口问题,儿子只得回永川读中学;高中毕业后,去了外省打工,后又回上海工作。返回上海生活了二十余年,看着房价水涨船高,2014年,李长禄动用老屋的动迁款,和儿子凑钱贷款买了一套房子,“没户口也要有个家,咬咬牙就买了。”

  在上海,徐莉玲和袁联毅夫妻,每年都要参加一场“三线聚会”,偶尔和当初要好的几位同事单独约见,相约吃个火锅,叙叙旧。“以前在重庆不怎么吃辣;现在回了上海,反而心里念着辣椒。”现在,袁联毅一家人偶尔下馆子,专挑热辣的重庆火锅,袅袅热气中回忆着三线往事。

  又是一年春节,对于这些回流到原籍的“三线人”来说,更多的困惑涌上心头:在重庆呆了几十年,回到上海已是外乡人。

  或许,重庆也是故乡。

  三线痕迹正在消失

  去年彻底退休后,李年风有了更多的时间,在厂里组织的上海返乡老员工的回厂聚会上,李年风自愿做讲解员。

  尽管家和跃进厂仅一街之隔,但他很少回厂走动了,“怕打扰年轻人工作”;偶尔,李年风会前往离家不远的厂里的老年活动室,去看看报,遇到老同事聊聊天,聊聊厂里近况。

工厂发的印有“光荣退休”字样的杯子,李年风一直在使用。视频截图

  实际上,老厂房拆除已进入倒计时。近几年,占地1000多亩的三线厂房正被逐一拆除,跃进厂被兼并到永川的另一同类三线工厂内,几百名员工也将搬到别处工作。

  此前,重庆的二十余家船舶类三线工厂中,已有多家被兼并重组。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工厂逐渐衰落,曾经的工厂福利部门甚至成为累赘,只得转交给地方政府。唐治君提起曾经的工厂医院,交由地方政府接收时,工厂还拿出一笔几十万的“转让费”,“因为接纳医院里的职工,对地方政府来说是很大的人力负担。”当年的三线子弟小学也改为地方小学,曾经的老教师从企业身份改为事业单位身份,学校改名换姓,看不出来当年的三线痕迹。

  临近年关,厂里安静,1980年代曾花费1000多万购买的机械设备看起来显得笨重,年轻的工人都在新引进的数控设备上忙活。唐治君回忆,许多年前,厂里的年轻人也在这干着同样的活儿,甚至连穿的厂服都是一样的蓝色,胸口用红线绣上自己的名字,不过现在,心境大不相同。

  现在,一线工人大都是20岁上下的年轻人,技校毕业来厂里寻求生计,月薪2800元左右。就算在这座小城里,也显得有些微薄。

  只是,对“老职工”们来说,三线记忆还会不经意间涌入心头。

  看着街上花花绿绿的广场舞队伍,李长禄还会想起厂里的那间小舞厅。

  上世纪80年代流行迪斯科,跃进厂腾出一个15平方米的小礼堂,搁一台收音机,音乐响起,一群满身热血的年轻人跳起舞来。

来源:新京报

大家都在看

华为品牌介绍视频成小学考题 出题人:贴近生活

原标题:华为品牌介绍视频成洛阳部分小学期末考题,出题人:贴近生活“华为的国际通行证是什么?A品质B设计C功能”。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2018-...

551声“早安” 哈文信里的李咏看哭了很多人

原标题:551声“早安”,哈文信里的李咏,看哭了很多人……作者:任思雨“早安”,“早安”……导演哈文在微博里每天写着相同的问候。在著名主持人...

人民日报:“演员”or“博士” 最好的人设是自我

原标题:“演员”or“博士”:最好的人设是自我来源:人民日报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从春运路上的暖心故事到大龄单身青年被催婚,从《流浪地球》...

“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刷屏:疟原虫或非主角

原标题:“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刷屏:疟原虫或非主角,前景难说30多年前两张流行病学课堂上的图,让他灵光一闪,“好像哪里多疟疾,哪里肿瘤的...

女子在朋友圈卖减肥药 含有毒有害成分获刑7个月

原标题:女子在朋友圈卖“三无”减肥药,含有毒有害成分获刑7个月上游新闻2月12日消息,不运动不节食,又能快速减肥成功,这是很多想减肥者梦寐以...

芭莎慈善夜刘涛蒋欣面不和心更不和,两个人不和其实早有征兆

昨晚芭莎慈善夜,网友感慨看了几出大戏,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通过《欢乐颂》爆火的22楼五美之间好像出了什么问题,相比较隔壁组小时代姐妹花五人台上...

哪个混蛋搞的素质教育!哪个傻逼信了“莫言提案”?

这两天,所谓“莫言提案”刷爆了朋友圈。取消小考、中考和高考,12年义务教育改10年(现行9年),学习西方先进,自由选择大学和职业学院。结合最...

潘玮柏吴昕:今晚十点,腾讯视频有无尾熊CP未播花絮

虽然上周《我们相爱吧》结束了。但大家对潘玮柏吴昕的关注没有消减。并且为了弥补大家的遗憾(我觉得是),据江苏卫视导演称:今晚十点。腾讯视频有未...

3月1日起,2018驾驶证消分新规来了!有驾照的都看看!!

相信开车的朋友都知道驾驶证每个周期有12分但对于某些爱打晃晃的司机朋友来说12分完全不够用啊为了避免分被扣完很多人想到了找朋友代扣分或花钱销...

“天安兄弟”回应:昆山砍人事件死者非天安社成员

原标题:微信公众号“天安兄弟”回应:昆山砍人“反伤”事件死者刘某某非天安社成员新京报快讯(记者吴靖实习生李想俣)8月30日上午,新京报记者从...

台风实时路径图

来自珠海三防台风实时路径图...

事故频发多人殉职 交通局大院内法师“杀牛镇邪”

原标题:湖南安化县交通局“杀牛镇邪”?官方:食堂老板干的“发生事故后,湖南益阳安化县交通局长请法师在局办公楼和家属院里‘杀牛镇邪’……”连日...

女子将刚出生儿子从17楼扔下 称为报复已婚男友

原标题:20岁泰国女子将刚出生儿子从17楼扔下冷漠称为报复已婚韩国男友泰国一位20岁的女孩独自生下一子后,直接将孩子用塑料袋裹着从17楼扔出...

广东超载水泥罐车侧翻致9死事故:37人被处理

原标题:广东超载水泥罐车侧翻致9死事故:37名责任人被处理2018年8月1日14时30分许,惠东县平海镇县道,发生一起重型非载货专项作业车托...

上海浦北路世外小学校门口两学生被砍死 警方通报

来源:警民直通车-徐汇站...

淘宝天猫优惠券、奇趣发现、9块9、天天折扣尽在

爱比价妈妈-手机版-电脑版-文章首页